“我是周濤,懷揣著懸壺濟世的夢想,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。”
“我是劉楊,我很喜歡數學,渴望成為像韋東奕那樣的數學大家。”
7月29日,又是一年盛夏,2025年“希望工程?勁牌陽光學子”培養計劃暑期實踐育人活動(湖北站)啟動現場,朝氣蓬勃的少年們向記者吐露了內心深處的夢想。他們,皆是“勁牌陽光學子”計劃中的一員,將開啟為期5天的研學之旅。
時間回到2004年,首個“勁牌陽光班”在湖北黃岡中學開班,來自黃岡各縣(區)低保或農村特困戶的首批50名學子,每人每年可獲2000元資助,直至完成高中學業。這一舉措,如同一束溫暖的光,照亮了陽光學子前行的道路。
“讓青少年健康成長,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。進入新時代,共青團要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,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、播種新希望。”
2023年3月,“勁牌陽光班”煥新升級為“希望工程·勁牌陽光學子”培養計劃。相比之前,這個計劃助學對象更精準、范圍更廣泛、保障更全面,涵蓋公益助學、地方教育專項支持、特色實踐育人活動等活動,覆蓋全國29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。
在這個計劃中,高中生資助項目是濃墨重彩的一筆。項目根據學生在政治思想、道德品質、學業成績、綜合素質4個方面的綜合表現,結合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情況,劃分3個助學金梯度,每年提供3000元至5000元的學習生活補助。
15歲的劉楊,來自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第一中學。命運似乎對他格外苛刻,父母離婚后,爸爸生病去世,從小由奶奶撫養長大。然而,生活的磨難并未在他心中種下陰霾,反而讓他更加堅強,性格豁達開朗。每次考試,他都能穩居年級前三名。他滿懷憧憬地說:“我最喜歡數學了,未來我一定要考上大連理工大學。”
16歲的周濤,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的學生。她身材瘦小,皮膚被陽光曬得有些黝黑,但說話間卻透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與冷靜。周濤的爸爸患有小兒麻痹后遺癥,她從小由爺爺奶奶照料。家庭的苦難沒有將她壓垮,反而讓她更努力。每次考試,她都能躋身年級前10名。
“很幸運被選為陽光學子,這對我來說,不僅僅是一份經濟上的援助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鼓勵和認可。”周濤說。每年4000元的資助獎勵,滋潤著她求學的道路,也讓她更有動力去挑戰更高目標。當聽說研學之旅會前往武漢大學參觀時,她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,“武漢大學是我夢想中的學府,以后,我想成為一名醫生,用我的醫術醫治我的家人,也希望能幫助更多被病痛折磨的人。”
而周濤的學姐李嘉蓉,同樣也是“勁牌陽光學子”計劃中的幸運兒,去年憑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重慶醫科大學,開啟了醫學之路的新征程。
何為“陽光學子”?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發現,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:學習優異、樂觀開朗、積極向上。
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“有勁青年”正茁壯成長。勁牌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伍小勇說,勁牌陽光班以前以助學金的形式發放,現在是以“獎學金”的形式,摘掉了貧困生的標簽。金錢資助是一方面,更注重實踐育人,幫助青少年塑造積極、進取的“追光”人格。為了持續掌握學生的成長情況,激勵青少年積極努力,基金會每學期還會開展一次對學生在校綜合表現的全面摸底,動態調整助學金梯度,以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助力。
據悉,2025年“希望工程?勁牌陽光學子”培養計劃暑期實踐育人活動分別在北京、湖北兩地舉行,8月份還將組織2025年“勁牌陽光大學生”夏令營活動。
截至2024年底,20多年來,勁牌陽光學子項目累計投入逾5.2億元,幫助全國4.7萬余名品學兼優、家庭困難學子圓夢大學。(來自湖北日報)